美丽总是愁人的
——“向光油画作品展”序
向光-2008年摄于南京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陶渊明《杂诗八首》其一)
四十多年前,刚及而立之年、意气风发的向光老师被一场政治“风暴”吹到了贵州一个叫做“普定”的荒野边城。
从繁花似锦的杭州西子湖畔“发配”到地老天荒、贫困孤寂的贵州山地,这是一种近乎“流亡者”的命运:没有朋友,也没有亲人在身边。一个人孤零零地在被抛在远离“故乡”万水千山的异地,生存是多么的艰难,越是思念,越是害怕被遗忘。除了画画,再没有任何途径可以和世界交流,没有任何方式可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在艺术世界“光与色的独立、漫步”(管郁达《光与色的独立》)之中,绘画就是艺术家存在的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说,绘画就是向光老师存在的意义,也是他在艺术中追寻“真善美”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丹青爱河深,奇幻总牵魂”(向光《爱河》)——这是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回首往事时发自肺腑的感言。
有些艺术家,他们的艺术与他们的生活毫不相干:这是一种源自机械物质的现代生活的断裂。而在向光老师的身上这样的断裂从未发生过。他视心灵自由为艺术灵感之翅,我们唯有让理想与现实保持距离,飞去又飞回,才能让生命翱翔在理想的国度。他所画的每一幅画都富有诗意和童心,他的绘画不是画家的绘画,而是诗人的绘画,像他的心灵而不像他的生活,洋溢着一种天真、优美和忧伤的诗意,这是一种从苦难生活中提炼升华出来的高贵品质,就像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那首赋予生命以优美的旋律与节奏的“如歌的行板”,忧郁而深邃、美丽而痛苦。从中我们体会到了生活的滋味,爱情的滋味,痛苦的滋味和艺术的滋味。所以诗人普希金说:艺术和诗歌“不只是神性的启示和灵感,还有生命、眼泪,和爱情”(《给凯恩》)。
沈从文先生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说“美丽总是愁人的。”的确,向老师的绘画中的人和风景都美丽而忧伤,体现了一种源自生活本身的美好朴素的诗意和信念,让我们的生命在历尽沧桑之后还不曾忘记如何去爱,也不曾忘记如何希望。我觉得,今天能够和大家一起在这里分享这种久违的发现的快乐,这便是向老师绘画美好的魅力和秘密所在。
向光作品:
布面油画-65×92cm-1999年
布面油画-65×81cm-2010年
布面油画-1986年
布面油画-150×150cm-2007年
布面油画-80×100cm-2001年
布面油画-60×75cm-1999年
布面油画-72×90cm-2005年